首页琼中—正文 分享
琼中:夯实生态本底 做足绿色文章
2022年04月29日 17:08  来源:海南日报

  据海南日报报道丨记者李梦瑶

  道道山梁高低盘桓,茂密森林层层铺叠,到访位于海南岛腹地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最不缺的便是葱茏绿意。可单单一个“绿”字,又不足以道尽山中景致与风韵。

  从游人如织的百花岭,到生态研学活动如火如荼的黎母山,再到一杯杯被高山云雾滋养的新伟雨林茶……过去这几年,琼中依托扼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北大门”的地理区位及生态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切实将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

琼中吊罗山乡响土村,山清水秀。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琼中吊罗山乡响土村,山清水秀。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压紧压实责任  守好生态家底

  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5千万年前的一场喜马拉雅山运动让海南岛呈阶梯状,向外围逐级下降成层圈地貌。地处五指山北麓的琼中,地势又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河流阶地与倾斜冲积平原,境内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便有52座,更分布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罗山、鹦哥岭等四座名山。

  大大小小的山岭盘踞,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让这里滋养出丰富而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与物种多样性。

  “譬如黎母山地区,这里光照充足、降水丰富,垂直分布着次生热带雨林及草灌丛、热带湿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山顶矮林等较为完整的植被类型,是海南中部地区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地区之一。”海南大学教授杨小波等人经过资源普查后发现,黎母山分布有种子植物159科690属1368种,包括海南大苞兰、网脉实蕨等96种海南特有植物,以及海南粗榧、坡垒、观光木等一大批稀有濒危保护植物。

  良好生态吸引众多生物繁衍生息,而当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自琼中境内山脉奔流而下,藏身于大山深处的这座小城也肩负起为海南发展提供更大环境容量、为全省提供绿色支撑的使命,担子不可谓不重。

  “优良生态环境是琼中最大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也是最大的政治责任。”琼中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通过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目标评价考核、环境污染“黑名单”、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机制,正逐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项“长跑”运动,只有接续发力,才能不断迈出新步。

  从完成县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暨“三线一单”研究报告初步成果编制工作,到推行环评豁免、环评备案和环评告知承诺等制度改革;从深入推进“智慧治水”,到启动低碳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从启动低碳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到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从启动红岭水库生态补偿先行试点示范工作,到探索建立流域水权交易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一路走来,琼中革新理念、果敢创新,通过一系列不断完善的制度与举措,将生态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助力国家公园建设之余,也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民共识。

在琼中黎母山镇无土栽培菜篮子基地,工人切割蔬菜。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琼中黎母山镇无土栽培菜篮子基地,工人切割蔬菜。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发展绿色产业  富美一方百姓

  一只红色瓢虫爬过叶片,不知是走了神还是没抓稳,忽地一阵微风拂过,小家伙跌入一张挂着晨露的蛛网,顿时成了蜘蛛的盘中餐……4月19日,天色还未大亮,琼中加钗农场新伟茶厂的1600亩茶园里,已是一阵“喧闹”。

  茶园紧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向来是动植物们的栖息乐园。瓢虫不会被当成害虫,杂草也会放任它自由生长,一簇簇茶树就这样与众多动植物共生共存,长势粗放得几乎与四周的原生态山林融为一体。

  “山里没有污染,土壤里的矿物质含量又丰富,茶树根深深地扎下去,‘吃’的都是最好的东西。”新伟茶厂厂长覃建生说,正是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种植的茶叶才能卖出好价钱,“如今我们将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有机融合,正打造结合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生态产业链条,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雨林茶的独特魅力。”

  这是琼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一个生动实践,而雨林里能够变现为“金山银山”的绝不仅仅只有茶叶。

  位于琼中吊罗山乡长田村的一片槟榔林里,蜂农陈文朝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拿出一块巢脾,蜂蜜在阳光下透着琥珀色晶莹的色泽,散发出甜蜜诱人的香味。“这里毗邻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有花植物种类繁多,蜜蜂酿出来的都是百花蜜。”陈文朝说,在他的带领下,如今长田村近50户村民抱团养蜂,这一“甜蜜产业”的产值已达近百万元。

  放眼整个琼中,还有更多村村寨寨正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展现出蓬勃活力。

  利用山坡地发展绿橙产业,利用水旱田发展桑蚕产业,利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发展畜牧产业……过去多年来,琼中重点围绕发展桑蚕、养山鸡、养蜂等特色产业,采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也为山区群众种下了一棵棵“摇钱树”。

  依托雨林文化  发展生态旅游

  从热闹繁华的琼中县城进入百花岭,沿盘山公路每往上一步,飞瀑、温泉、湖泊、溪流、沟谷、奇石与雨林的面貌便次第跃然眼前。“这里植被保护十分完好,高板根、根包石、植物绞杀、老茎生花、独木成林、枯木开花等热带雨林的十大特征在这里也均有体现。”在海南植物专家黄青良看来,走进百花岭便仿若进入了一处热带雨林“博物馆”。

  丰富而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所释放出的巨大生态红利同样让当地群众在景区建设中收获满满“获得感”。

  每到节假日,不少村民从周边村庄赶来,或在景区门口摆摊卖水,或为游客表演黎歌苗舞。“景区一开业,我们周边这些村庄全‘活’起来了。”营根镇升坡村村民王琼连直言,景区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今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村民分明成了最大的受益主体。

  “景区建设伊始,我们便将开发的天平向生态倾斜,坚决不大修大建,不乱砍一棵树,在充分尊重自然与当地百姓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热带雨林景观。”在景区董事长李合岭看来,生态是百花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拥有完整热带雨林景观的百花岭也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百花岭具备了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体验的条件,我们希望能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游提供示范样本。”

  与百花岭成鼎立之势的黎母山,同样是一个体验森林旅游的好去处。“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准有一波接一波的游客往山上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遵循自然环境保护为主,生态研学为辅的发展思路,如今黎母山及周边小镇正为游人提供着日渐完备的“吃住行游购”旅游消费服务。

  百花岭和黎母山的火爆,给了琼中一个启示:生态旅游可以成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增长极。

  以此为突破口,近年来琼中成功引进国奥集团、呀诺达等多家企业,谋划开发蓄能电站、足球小镇、科创民宿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让越来越多“沉睡”的山水释放出应有的生态价值。2019年至2021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4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66亿元。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