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寨证书”无处藏身
2022年05月12日 09:18 来源:海南日报

  ■ 韩慧

  金融理财师、整理收纳师、幼儿绘本阅读指导师、健康管理师……当前,五花八门的技术技能证书让人真假难辨。一些培训机构瞄准求职者的焦虑心理,兜售各种证书培训,谋取不法利益。针对考证市场的乱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网络治理,有关部门查处了两个打着“职业资格”幌子发放“山寨证书”的典型“山寨网站”。

  关于“山寨证书”的新闻常见诸报端。有的“山寨证书”玩障眼法,比如把“碳排放管理员”换成“碳排放管理师”;有的已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却仍得到市场热捧;有的培训机构以“培训—发证—上岗”一条龙服务给考生口头承诺,在考生拿证后又以各种理由推脱。诸如此类的“山寨证书”并不具备权威性,得不到行业认可。培训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等,以“速成”“高薪”“不过包退”等为噱头,夸大就业前景、渲染求职焦虑,催生“考证热”。“山寨证书”过多过滥,不仅浪费考生时间和金钱,徒增用人单位招聘成本,而且扰乱职业技能人才市场秩序,给社会治理带来隐患。相关部门对此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正是对社会关切的有力回应。

  技术技能证书反映特定职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正所谓技多不压身,考取证书能够帮助求职者实现“自我增值”,拓宽就业渠道。有的行业以证书为准入门槛,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术技能证书有利于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保障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比如在教育、医疗、法律等行业,将从业资格作为硬杠杠,实施严格准入机制,对人才队伍培养壮大起到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技术技能证书需求广阔。于是,一些培训机构将目光瞄准“证书”,做起“一手交钱一手出证”的生意,巧立名目“发明”各种“山寨证书”,以“低投入、高回报”为“卖点”招徕考生。实际上,这些培训机构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将“收费高标准、考核低要求”奉为圭臬,培训内容粗制滥造、考核流程形同虚设,根本无益于考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如此“山寨证书”,只是“废纸一张”。

  技术技能证书是对从业者技术技能水平进行评价的载体,是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保障人才市场有序运行提供依据。一方面,从业人员渴望通过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能力,获取证书,真正实现一技傍身;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希望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高效有序,对求职者能力作出公正评价,以提高员工与职位的匹配度,实现人尽其才。可以说,净化考证市场,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劳动力资源高效配置,是实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如今新职业蓬勃发展,从业人员队伍日趋壮大,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通过颁发证书的形式提高社会认可度,能够激发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因此,需尽快为新兴行业出台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完善评价机制,填补“考证”空白,别让“山寨证书”钻了空子。

  遏制“山寨证书”过多过滥,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整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杜绝“一阵风”现象;要扩大宣传,以案说法,提高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社会知晓度;同时健全行业标准,支持合规机构良性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健全完善考核机制,避免“认证不认人”的片面做法。求职者要提升辨别能力,摒弃“走捷径”错误观念,切勿轻信虚假宣传盲目跟风考证,注重维护自身权益。只有多管齐下、共同发力,才能早日揪出“山寨机构”,让“山寨证书”无处藏身。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