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刘婧姝 特约记者黄兆雪
5月29日,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为期4天的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顺利结束,为全面了解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变化,通过国家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安装红外相机。薛美丽 摄
此次本底调查分为植物组、鱼类组、鸟类组、两栖爬行组、红外相机组、水生昆虫组、蜻蜓组、蝴蝶组等多个专业门类组别。“我们通过每个物种的特性,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刺网捕捞等方式,对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监测和分析。”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项目主任蔡挺介绍。
“此次本底调查比2017年第一次本底调查更全面,涉及多个门类,还着重增加了蝴蝶、蜻蜓、水生昆虫等种类调查。”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美丽说,此次本底调查还首次安装了近20部红外相机,将启用红外相机对兽类等动物进行监测,弥补人工监测的空白。
“对鱼类的调查采用了多种捕捞方式,并进行分类鉴定,目前初步记录到的数据已经超过了首次调查记录到的13种,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蔡杏伟说。
“此次本底调查的最新数据将由专业机构进行统计,但受高温天气因素影响,目前在湿地公园的越冬候鸟已经离开,又迎来了以栗喉蜂虎、蓝喉蜂虎为代表的夏侯鸟,因为每年4月至6月,是栗喉蜂虎繁殖的季节。”薛美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