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正文 分享
官方解读“二十条”:更加科学精准 要求更高
2022年11月13日 08: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11月1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否意味着放松防控?为何做此优化和调整?调整防疫是否会造成疫情更难控制?针对这些问题,发布会上均做出解答。

  【同期】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 米锋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能够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也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

  【解说】密切接触者的管控措施为何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为何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为何取消中风险区判定?对大家特别关注的几条措施,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做了详细解释。

  【同期】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的时候达到90.1%,5天的时候达到94.5%,7天的时候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地优化,优化到“5+3”。

  大家特别关注的,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评估以后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感染的几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情况。第三,取消中风险区的判定。经过第九版在实践中应用,7、8月份整个科学评估,发现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再比如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另外,大家还关注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的健康监测。

  我就给大家解释这样几个,其实我们所有的这些调整都是有依据的。听起来原来的“7+3”改成“5+3”,好像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是松,而且应该是以后要求更高了。

  【解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到,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对于一些有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没能够及时救治的情况,雷海潮特别强调,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同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雷海潮

  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特别是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对日常的急救需要,要保证充分的车辆、充分的人员,一旦有急诊方面的需要,我们要迅速派车。在这边我也特别强调一下,不能因为在疫情的情况下,为了达到“零风险”,我们就推诿和拒收患者。

  【解说】此次防控措施的优化将多处集中隔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

  【同期】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对于高风险区溢出的外溢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基于数据、基于证据的基础上做的优化,并不是说集中隔离这个措施,它的必要性在降低。

  董语飞 北京报道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