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寻找“阿凡达”
2022年12月28日 08:52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分界洲岛海域的珊瑚。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保亭仙安石林属于热带岩溶石林地貌。资料图

俄贤岭有“东方小桂林”之美誉。 本报记者陈元才 摄

  ■ 本报记者 刘婧姝

  说起近日热映的电影,不得不提《阿凡达2:水之道》。长达192分钟的观影时间里,潘多拉星球的诡异绮丽、蔚蓝水中的浩瀚无垠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阿凡达1》主打丛林世界,《阿凡达2:水之道》侧重海洋世界。《阿凡达》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诡异绮丽的潘多拉星球,既有着奇怪的地质构造,也有浩瀚神秘的水世界,海陆生物神奇多样。其实,这些丰富有趣的自然元素就取材于我们身边。

  海南岛雨林神奇茂密,海水清澈蔚蓝。事实上,不论是电影人物杰克·萨利一家人生活的丛林世界,还是海洋世界,都能在这里找到原型。

  1

  海南喀斯特地貌 藏在深闺待人识

  在幕后纪录片《阿凡达:创建潘多拉世界》中,概念艺术指导迪伦·科尔(Dylan Cole)表示,一座座云雾缭绕、奇峰连亘的山峰高耸入云,潘多拉丛林世界在设计时参考了我国的桂林、张家界的地貌。

  位于海南岛西部的东方市与昌江黎族自治县交界处的俄贤岭,有我国最南部的热带石灰岩集群,有“东方小桂林”之美誉。

  俄贤岭及周边分布着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的石灰岩山地,是海南岛石灰岩分布面积最大、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此地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共有6座,最高峰海拔超过1200米,山上分布着大片石灰岩季雨林,其植物区系是中国石灰岩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成因,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是弱酸性的水对石灰岩的溶蚀和沉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分布。

  除了俄贤岭,海南还有很多地方有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保亭等市县,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都很显著。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由雨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多形成锥形的峰林——峰丛,如昌江的昌化江两岸;或各种形态的石林,如保亭的仙安石林。

  另外,喀斯特地貌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及洞内的各种钟乳石景观,由地下水运动导致碳酸钙沉淀所形成。如儋州八一农场的石花水洞;昌江的皇帝洞、信冲洞,还有三亚的落笔洞,它们不仅形成独特的地质奇观,很多还是海南重要的古人类遗址。

  喀斯特地貌是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但目前海南的喀斯特地貌开发程度较低。公众较为熟悉的是儋州的石花水洞,其他几个喀斯特洞穴虽然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古人类遗址为主,但尚未开发,藏在深闺人未识。

  “建议未来在保护好地质遗迹和古人类遗址的基础上,对这些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进行旅游开发,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海南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体系。”海南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系主任、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会员潘志新介绍,可以考虑将海南的喀斯特地貌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整合在一起,组织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依托这些世界级品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喀斯特地貌资源。

  2

  堪称海底“热带雨林”的“珊瑚海”

  在《阿凡达2:水之道》里,最初来到海洋世界的杰克·萨利一家为了尽快学习水中生存技能,比海洋部落岛礁族要付出更多努力,当他们驾着呆萌可爱的海洋生物“伊卢”,穿过茂密肥美的珊瑚礁,遨游在大海中,水底世界的奥秘才正式揭开。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存在历史近五亿年,通常分布于年均水温在20℃至30℃的热带浅海地区,我国的珊瑚礁集中分布在海南岛周边及附近的南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海域,是海洋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堪比陆地上的热带雨林。

  如果要提名我国最斑斓、生动的海洋,那一定不能错过南海海域,这里珊瑚茂密肥美,水下仿若一片珊瑚“热带雨林”。

  电影《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将堪称视觉享受的研究成果放大呈现在观众眼前,尤其在戴上3D眼镜后,电影人物在水下游动得流畅曼妙,潜至深处,他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触摸都极度生动而真实,仿佛让人置身于真实的海洋世界。

  其实,海南的珊瑚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我国珊瑚礁分布最广、品种最全、发育最好的区域,共计100多个品种,既有蜂巢珊瑚、角状蜂巢珊瑚、扁脑珊瑚等巨大珊瑚礁块体,还有成片生长的鹿角状珊瑚、牡丹珊瑚、陀螺珊瑚、杯形珊瑚等。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冷知识,漂亮的珊瑚礁其实是由珊瑚虫聚集而成,单个珊瑚虫身长几毫米,长有不少触手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捕食细小浮游生物。珊瑚礁也是四分之一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不仅能保护海岸线,还能维持海底生物多样性。

  此外,珊瑚礁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非常适宜开展浮潜、海钓等旅游项目,如西沙群岛珊瑚礁众多,水质清澈,渔业资源丰富,备受海钓爱好者的青睐。

  3

  探秘“洞穴发光虫”

  在电影里,杰克·萨利的养女琪莉拥有与海底生物心灵感应的超能力,特别是电影的结尾,她引着一群发光的鱼找到了她的家人,再一次将电影推向高潮。

  那么生物究竟为什么发光?在潘志新看来,生物发光是指生物体内合成的化学物质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将生物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化学发光现象。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中,如昆虫、海洋生物、真菌、细菌等。

  海洋里的发光生物主要有水母、藻类,和一些特殊的鱼类,如安康鱼、萤火鱿鱼;而在海南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如热带雨林,常见的发光生物主要是萤火虫、马陆(又称为千足虫)等小昆虫,也有一些菌类能够发光,但通常肉眼难以发现。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曾经在探究俄贤岭石灰岩溶洞蝙蝠洞(现娥娘洞)的生物多样性时,意外发现了发光生物,那是一种类似于大洋洲“洞穴发光虫”的动物,据观察和推测,它们可能是双翅目的昆虫,会吐出带黏液的丝线等飞虫自投罗网。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