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昌江:用生态绿绘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3年09月07日 11:54 来源:海南日报
治理过后的山竹沟水库,绿水青山相映美。海南日报记者刘婧姝 摄
治理过后的山竹沟水库,绿水青山相映美。海南日报记者刘婧姝 摄

  海南日报记者刘婧姝 特约记者符文倩

  立秋已过,位于海南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仍处处泛着青绿。山竹沟水库水清如碧,远处青山如黛;珠碧江河口的红橄榄刚种下不久,在雨水的滋润下已长出了新芽;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叉河组团污水处理厂内工作人员对污水施了“魔法”,脏臭的污水变成清水浇向花园……近年来,昌江牢记嘱托,将绿色作为生态底色,谋划确立“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让高质量发展在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中得以实现。

  9月6日,昌江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室股长符玉梅爬上山竹沟水库大坝,向远处眺望,指着原先一片农地对海南日报记者说:“现在这些违规种植的农作物都被清理了,只剩下自然生长的水边植物,水也很清澈。”

  水库治好“病” 

  绿水青山相映美

  去年2月,山竹沟水库水源地水质总磷值为0.07毫克/升,未达到湖库型标准值为0.05毫克/升。如今,总磷值连续保持在0.02毫克/升,控制在标准值0.05毫克/升以内,满足水质考核目标Ⅲ类要求,山竹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体现了治理的工作成效。

  山竹沟水库水源地水质监测数值的变化牵动着符玉梅的心,看着眼前风光旖旎的水库,若不是符玉梅主动介绍,很难想到这水库生过“病”。

  山竹沟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地,供水规模约1800立方米/天,主要服务十月田镇、石碌镇和红田农场等约1.3万人,却在2021年10月、2022年2月,测出总磷值超标,水质为Ⅳ类。

  饮用水水源地何以总磷超标呢?“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但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农业面源污染。”符玉梅分析,而且农业面源污染的常态管控难度又较大,特别是化肥农药减施难以评估,源头管控缺少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昌江石碌水库管理中心负责人叶周兴介绍:“在每年长达半年的枯水期里,水体的自净能力会下降,加上周边村庄部分居民漠视明令禁止的规定,在水库垂钓游泳,同样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水库“生病”了怎么办?针对性治理是关键。为此,2022年6月28日,昌江生态环境局委托技术单位溯源分析,根据溯源论证成果,提出相应8条整治措施,细化16个任务清单,同时编制《昌江县山竹沟水库水源地水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目前16个任务清单已完成14个,主要包括对水库周边人口聚集区域约5公里范围实施隔离防护网,建设4个农污收集处理设施。”符玉梅说,当前正在推进的是水库的污染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积极申请建设资金。

  水质治理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个部门的责任。为了将山竹沟水库治理好,昌江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努力。“现阶段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监督、巡查,发现有垂钓和游泳的及时驱赶,另外就是定期补水、换水,保持水体的干净。”叶周兴说。

  “我们将继续强化监督管理,采取以行政管理为主,工程性治理措施为辅的治理思路,分类施策,加强源头管控。同步加快乡村集中供水管网建设,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放心水。”昌江生态环境局局长陈何豫说。

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叉河组团污水处理厂。 见习记者吴心怡 摄

  虾塘长红树

  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呀,这红树林下的螃蟹跑得多欢快哟。”昌江林业服务中心主任钟德启驾车行进在珠碧江河口红树林区域狭小的路中央,暴雨即将来临,在淤泥中按捺不住的螃蟹纷纷跑了出来。

  河口浅水处,村民穿着雨衣正在捡拾大自然的馈赠,不一会儿一筐筐小鱼、螺被捞上岸来。“红树林种下后,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生物多样性也丰富起来了。”钟德启十分感慨。

  过去,居住在珠碧江河口附近的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滩涂红树林区随意采伐、围垦、养殖,致使珠碧江河口红树林大面积减少。“当时这里除了鱼塘虾塘就是一片无人管理的淤泥地,还有不少散落的垃圾。”钟德启介绍。

  为了保护红树林,提高其净化环境污染、防浪护堤护岸、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昌江启动珠碧江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

  该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共修复约1000亩,包括红树林生境修复整地、疏通纳潮通道、岸线垃圾清理等,并于2021年底通过了竣工验收。2022年10月,二期项目启动,共修复红树林面积约370亩,目前已完成平整土地、土方及种植红树林282.9亩,占总红树林修复造林面积(工程量)的76%。

  成如容易却艰辛,红树林修复项目推进过程中也曾遇到不少困难。“我们有两个地块村民办理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造成无法进场施工,为此县里面曾开过4次调度会,我们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最终劝说成功。”钟德启说。

  如今,珠碧江河口模样大变,原有的鱼塘虾塘已经全部清退,新种下的红树林引来白鹭成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预计今年10月底,二期项目全部竣工,竣工后日常会请10个工人巡护,对存在死苗情况的及时补种,提高红树林的存活率。”钟德启期待着,别看眼前只是小树苗,10年后,这里将绿树成荫。

  污水变清流

  汩汩清流润民生

  龙眼树、芭蕉树……一眼望去各类果树相映成趣,就连草坪里的青草也郁郁葱葱,工人拿着水管正在浇水。

  别怀疑,眼前你看到的是污水处理厂,而不是果园,但工人所用的水却是处理过后的污水。

  “你们要是再晚几个月过来看,都可以有果子摘来吃了。”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叉河组团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项目监理、现场负责人吴清向打趣说,别被厂区绿化给骗了,这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污水处理厂。

  厂区环境绿意盎然,泵房、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综合办公楼、厂区绿化等工程辅助性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齐全,处理的污水覆盖范围为叉河镇区、范地村、叉河村等周边村生活污水和园区企业生活污水。

  “若不建设这个污水处理厂,对于园区企业而言,以往都要加装处理装置,增加企业成本,而对于村民而言则能解决污水直排的问题。”吴清向说。

  当前污水处理厂总用地面积16.8亩,污水日处理量可达1200吨,对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缓解供需矛盾,以及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主要采取‘常规预处理+生化处理+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来处理污水,共有17个工艺段,处理过后的污水可以达到1级A标准,现在主要用于园区绿化浇水。”吴清向介绍,污水处理厂还有一个让污水变清水的“秘密法宝”,看着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

  吴清向带着记者来到了菌种培养池,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培养池里出现了一个个气泡。“这就是污水能变清流的关键,它们担负着降解污染物质和净化水质的使命。”他说。

  项目施工方现场负责人施向伟介绍,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今年8月份完成验收,现在已经到了设备调试以及菌种培养阶段,即将投入试运行。项目投用后,将提升园区及周边地区的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能力,进一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