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千年铺前港,再迎新巨变!
2023年11月17日 17:53 来源:文昌发布微信公众号

  飞越千年历史烟云,文昌铺前港繁华如初。这里集旅游休闲、海上捕捞、海鲜集市等于一体。铺前中心渔港正在快马加鞭火热建设,并谋划在老码头沿岸打造“海的故事”旅游街区,铺前港将迎来新的巨变。铺前镇作为海南四大古镇之一,依托文昌国际航天城+省城的“双城”效应,将重点打造铺前港,突出特色和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改造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铺前镇度假。

  渔船满载归 渔港交易忙

  11月15日下午4点,陆续归来的渔船让铺前港码头热闹起来,一批批新鲜的渔获陆续上岸,吸引了很多收购商和市民游客前来购买。

  铺前港西与海口市美兰区曲口、北港岛相望,港门向琼州海峡敞开,是海南省开发较早的一个渔商港埠,同时也是海南岛与大陆比较接近的港口之一。这里深耕在琼州海峡急流之上的渔民,也总是认为他们的捕鱼技术最为高超,他们的海产味道最为鲜美。

  记者看到,渔民忙着将各类鱼虾蟹分拣归类,空气中弥漫着大海的“鲜”味……渔民韩志光说:“这次出海,捕获了白北鱼、西仔鱼、海虾、马鲛鱼等,大概4000斤。”

  过秤、打包、装车,码头上一派繁忙的景象。不少收购商告诉记者,铺前海域海鱼种类多,不仅有带鱼、炮弹鱼、兰花蟹等,品质非常新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他们经常来铺前港码头扫货,让市民餐桌“鲜”起来。

  铺前港铺渔村很多渔民是疍家人,这里还流传着疍家渔歌。“疍家是海上渔民,漂洋过海到海南。”年逾古稀的阿婆杨爱香随口唱起的渔歌。在疍家人的一贯传统中,凡有贵客来,都会用疍家方言来唱渔歌欢迎客人,而渔歌也已经从一味简单的生活调剂,成为疍家人的一种礼节。

  “我在这里捕鱼30多年了,从小渔船换成大渔船,如今一家人的年收入不少于80万元。”当地渔民邢俊笑如春风。

  当地的杨建玲已切身感受到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好处,她说:“我们都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受益者。这两年游客越来越多,鱼的价格上涨,收入也更高了。”

  “以前卖鱼最远就到海口。现在物流发达、交通便利、保鲜技术也提高了,鱼能卖到浙江、福建一带,行情好的时候大家要‘抢货’。”杨建玲说。

  铺前糟粕醋和马鲛鱼 都火出圈

  一桥连海文,天堑变通途。2019年3月18日,海文大桥通车,从铺前到海口的路程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至20分钟,吸引越来越多的岛内外游客到海口江东新区后花园——铺前镇旅游、购物、吃海鲜。

  从空中俯瞰海文大桥,桥梁凌空飞跃海口江东新区和文昌铺前两地,桥底风光旖旎。“我最喜欢来铺前港拍摄海文大桥,在这里能一览大桥的雄姿。”铺前镇居民张光煌说。

  海钓正逐渐成为文昌发展海洋休闲经济的新亮点。铺前港是天然渔场,被岛内外“钓客”所赞誉。“这次来文昌铺前港海钓,带给我前所未有的体验,不仅可以钓到之前从未见过的鱼类,而且可以深切感受到当地传统渔业文化的魅力。我还想多尝尝当地的美食。”来自辽宁的“钓客”姜影说。

  “铺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今天是周末,我带孩子来这里吃正宗的铺前糟粕醋,还逛了木兰灯塔、溪北书院、骑楼老街、铺前港,买了很多海产品。”海口市民刘馨说。

  记者看到,铺前港的水母灯塔很有特色,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码头边上的海鲜店人声鼎沸,在这里你能品尝到新鲜的海鲜与传统的渔家味道。多家海产品店里的各类海鲜干货琳琅满目。“靠海吃海,我们的生意很红火,收入可观。”店主陈海珠说。

  铺前糟粕醋是当地的“网红”。靠近铺前港很出名的是“阿妹糟粕醋”店和“林花糟粕醋”店,很多市民游客排起长队,只为一饱口福。“我开店几十年了,这几年的生意特别红火。”“阿妹糟粕醋”店老板娘黄彩虹说,她的店营业已有60多年,创始人是她的奶奶刘亚凤,凭借这一手艺,养活了7个儿女。

  铺前三面环海,孕育出一方美食。铺前马鲛鱼远近闻名,曾入选博鳌亚洲论坛接待宴品。铺前的龙虾也颇具盛名。这里的龙虾膏多肉嫩,味鲜美,是海南名贵的海产珍品。

  欢笑与泪水 流淌的南洋记忆

  据北宋《九域志》记载,有史以来至宋初,铺前是海南最有名的三大港口之一。到了明代,《大明一统志》有记:“铺前港,商帆海舶多集于此”。

  记者了解到,铺前港自明代以来,就是海南出名的对外贸易人员流动和华侨华人出国的港口,古代侨胞中许多人都是从铺前港出国。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海南人每年从铺前港闯南洋的就高达10万人。大量的人员与货物进出铺前港,也成就了铺前经济的空前繁荣。

  文昌铺前镇有很多古宅,其中铺前镇美兰村林家大院是文昌市保存相对完好的清朝大型建筑之一,由越南归侨林鸿运所建。精致的木雕门、瓦房屋脊的翘头、屋檐下的精美壁画,这座老宅将文昌传统和南洋风格相结合。“这座房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当年曾祖父林鸿运下南洋谋生,在越南开烟酒公司有钱后便回到家乡兴建。”林家大院第四代后人林道芳告诉记者,建宅时,林家请了200多个石匠、木匠,耗时3年,才把一排三进青砖灰瓦的主屋修建完成。当时选用的都是高级石料、木材,从越南用船运回来,就在铺前港靠岸。

  历史的繁华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在铺前港消褪。数百艘渔船在海上穿梭,从事渔业的人达上万人。四季轮换,带走的是过去的时光,带不走的是思念的家乡,倘若你想寻找那段难忘的南洋记忆,铺前港必是这段旅行的首站。铺前港边上的骑楼老街始建于1895年,由东南亚海南华侨回乡建设而成,一栋栋骑楼,展现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见证着历史与乡愁。许多影视剧中的骑楼老街是在这里取景,海岩剧《五星大饭店》部分情节也在此处取景拍摄。

  记者站在铺前港,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骑楼,时光仿佛停留在那久远的年代,这里有离别不归的泪水,也有衣锦还乡的欢笑。

  建新渔港推动产业升级 拟打造“海的故事”旅游街区

  11月16日上午,记者在离文昌铺前港码头不远处的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不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中交三航局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施工副部长周今涛介绍,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是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今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全力以赴抢抓进度,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70%,预计明年6月底全面竣工。

  据了解,新渔港整体面积217.3公顷,预计投资约100亿元,可容纳避风船舶数量800艘,致力于打造集渔获装卸、水产品加工和渔贸交易、渔业研发、休闲渔业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心渔港。

  目前,文昌铺前中心渔港片区配套路网项目——渔兴路、迎海路道路项目也正在加紧推进,计划年底完工。

  文昌市副市长梁剑肖介绍,正在建设中的铺前中心渔港紧靠海上国际航道,是国内及日韩等地方的远洋渔业船舶南下印度洋、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的往返必经之地,在这里建设现代化国际渔港,发展远洋渔业产业,可有效促进海南的蓝色经济在传统近岸捕捞的基础上向深海转型,并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渔获的大量需求,形成海南自贸港产业新亮点。

  “未来,铺前中心渔港也会承接来自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渔获,着力打造亚洲高端渔获仓储、加工、研发基地,真正把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铺前镇常务副镇长陈文旺说。 

  文昌市铺前镇党委副书记叶雄飞向记者透露,铺前镇正谋划在铺前港老码头沿岸打造“海的故事”旅游街区。“我们还将加大对骑楼老街、溪北书院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为打造‘滨海旅游小镇’盘活更多旅游资源。”叶雄飞说。

  千年铺前港,终于迎来了灿烂的阳光,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在铺前镇的前面,已经铺陈了一条前景可期的康庄大道。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 

  记者:吴岳文 /文图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