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新校园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校园特别像!”9月4日,新学期的第四天,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二学生敬钰娟仍在探索适应自己的新校园——这是海南比科大结束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2年的过渡性办学后,回迁至儋州洋浦永久校址的首个学期。
现代化的教学楼、充满设计感的欢迎中心、时尚清新的操场……对于暑假期间刚参加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夏令营的敬钰娟来说,新校园让她产生了熟悉感。这得益于该校校园“中德融合”的设计理念,其规划设计传承延展了德国比科大校园的理性布局、模块生长等特点。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海南“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3日,海南省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独立办学项目签约仪式在德国比勒费尔德成功举办。2023年9月,作为首所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的大学,海南比科大首届正式开学;2025年9月,该校位于儋州洋浦的永久校址正式启用。
“海南自贸港是中国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试点区域,当地政府对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持积极支持态度,这与我们将德国优质应用科学教育引入中国的目标高度契合。”海南比科大副校长裴羽葶表示。海南比科大依托德国领先的应用科学大学“实践嵌入式”教育理念,从海南自贸港建设与中德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桥梁。海南比科大实行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同步开设德语课程,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结束一节数据挖掘课后,海南比科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张丰副教授没有马上离开教室,而是继续为同学们解答课堂困惑。张丰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计算生物学系的生物统计学专业,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担任副研究员,其学术路径贯穿数学、计算机与生物医学等学科,能为学生们带来跨学科、新视野的启发。
张丰介绍,“实践嵌入式”教育强调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先驱。“在课堂内,我们带领学生参与项目;课堂外,我们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充分地进行实践学习。”
海南比科大致力于建设开放、融合、实践导向的高等教育生态,目前教职工共有114人。“海南自贸港对国际人才的支持政策,让我们能顺利引进德国教师和全球优秀人才,确保教学质量与德国本部保持一致。”裴羽葶说。
得益于中德双方的合作协议,海南比科大实行“3+1”双学位培养模式:凡在校期间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均可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前顺利完成各项课程考核,并达到德语B2及以上水平,可选择赴德国比科大学交流学习一年。在德期间通过德语C1语言考试及相关课程考核后,学生将获得中德双学位。
海南比科大的教育创新之路是海南建设“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的缩影。除了以海南比科大、海南洛桑旅游大学为代表的独立办学项目,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26所已入驻国内外知名高校、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也为“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写下新的注脚。
“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开放政策和制度,打造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中国教育改革创新试验田、中外教育交流互鉴集中展示窗口、承接国际教育消费回流的重要平台和‘教科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邹文涛介绍。
据介绍,海南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态势积极向好,2018年4月13日以来,累计签约引进48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88所知名中小学校。
(本报洋浦9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