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新闻9月8日电 题:生态黎乡白沙行:一棵茶树“向绿图强”路
作者 陈英清
“来自70万年前的陨石为这片土地带来50多种矿物质,陨石坑也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独特的地理环境。”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大强说。
陨石坑位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东南9公里处,直径3.7公里,形成于约7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变后,这里形成连绵坡地,土壤富含矿物质,加上气候温润、降雨量充沛、晨雾缭绕,孕育出以白沙绿茶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
图为置身白沙生态茶园,但见低缓山坡上,茶树密布,排列成行,绿意盎然。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作为海南主要的产茶区之一和远近闻名的“中国早春茶之乡”“中国生态茶叶之乡”,白沙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41万亩,全年干毛茶产量达626吨,产值1.28亿元以上。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白沙,探访一棵茶树的“向绿图强”路。
白沙地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腹地。近年来,该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坚持“向绿图强”,培育出三棵树(橡胶、茶叶、油茶)、兰花、山兰稻等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其中推广生态有机种植模式,3564亩茶园已通过有机茶认证。
图为游客漫步白沙生态茶园。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有机茶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且通过权威机构有机认证的茶叶。”李大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1000亩有机茶,发展有机茶可从源头保障茶叶品质,“市场认可度高”。
白沙野生茶树资源储量丰富,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有2.72万株,野生大叶茶树36万株,更是为当地生态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种质资源优势。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好野生茶树资源,白沙编制了《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成海南省内首个茶树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围绕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开展合作。
图为工作人员在茶厂内查看茶叶制作情况。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白沙还在茶叶碳标签等方面进行探索。“我们的‘薄沙牌’白沙绿茶2023年获得海南省首个茶叶碳标签。”李大强说,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1千克“薄沙牌”白沙绿茶全生命周期排放-9.2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负值表示吸收二氧化碳)。“碳标签的认证,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生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隆洋说,为提升产业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公司近年来积极研发速溶茶、茶多酚提取物等新产品,并探索对接新式茶饮市场,有效促进当地茶农增收。
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是白沙县重点打造的“茶旅融合”项目,依托茶园景观、黎族文化体验等资源,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漫步其中,但见低缓山坡上,茶树密布,排列成行,绿意盎然,吸引游人远近而来、打卡拍照。
“早晨来此云雾缭绕,茶农在茶树间采茶,好似水墨丹青。”来自海口的何女士与家人在白沙小憩几日,白天欣赏田园风光、体验采茶和制茶,午间吃黎家三色饭,晚上住茶园旁的民宿,“别有‘世外桃源’的韵味”。
白沙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如今,白沙18家茶企协同发力,万亩茶园、茶韵共享农庄等茶旅项目融合发展,“白沙牌”“薄沙牌”“陨坑茶”“五里路”等有机茶品牌畅销省内外;当地新研发制作的海南首款乌龙茶产品“白沙乌龙”已首发上市,成功打开大洋洲、非洲市场。
2024年,近9吨、总价值29.5万美元的白沙茶叶出口尼日利亚。白沙黎族自治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该县正着力开拓茶叶出口市场。
据规划,未来3年,白沙将扩展茶园面积至2万亩以上,推进全域有机茶体系建设;开发建设茶产业深加工项目、共享工厂,培育年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深化茶旅融合,规划精品茶旅线路;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白沙茶公共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市场化运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