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平 故 乡 行
·[独家]陈功辉:有良心的中国IT人都感激邓小平
·摄影报道:小平故居——牌坊新村掠影(组图)
·摄影报道:小平故居--邓家老院子掠影(组图二)
·摄影报道:小平故居--邓家老院子掠影(组图一)
·一位摄影记者眼里的十二年前后的牌坊村(组图)
·小平农民老表淡文全:现在生活有的'搞'(组图)
·海南移动小平故乡行:小平故里农家乐(组图)
·海南移动小平故乡行:想看邓爷爷儿时住的地方(组图)
·海南移动小平故乡行:我们来到了小平同志的家乡
·海南移动小平故乡行:夜访邓小平故居(组图)
·海南移动小平故乡行:一路稻香到广安(组图)
 

一位摄影记者眼里的十二年前后的牌坊村(组图)


http://www.hicns.net  2004年08月21日 09:16   中新海南网


刘开明将刊载淡文全的报纸送给淡。(王辛莉摄)

新民晚报摄影记者刘开明三度寻访牌坊村(张丽婷摄)

  中新海南网八月二十日四川广安电(记者王辛莉):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民晚报摄影部主任刘开明今天第三次踏上小平故里牌坊村。“牌坊村人比十二年前精神多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刘开明感慨地说。

  十二年前,邓小平诞辰八十八周年。时年三十六岁的他采访小平故里牌坊村,从上海抵成都,驾一辆越野车十小时才到达故居邻县南充。上月底,他第二次重返牌坊村,同样的路程只用了三小时。

  一九九二年八月的一周,他用自己的双脚奔走在小平故里的田间地头,农舍村屋,用自己的眼睛捕捉故里的一瞬一幕。

  十二年后,重返牌坊村。他想,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应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家乡的人们生活水平如何?

  寻访当年曾采访过的村民,他常常为自己的发现而惊喜:记忆中的混砖房屋、又矮又窄的茅草房不见踪影,一百八十七幢三层高楼户组成的新村,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典雅的联体别墅区。世代在田间耕作的村民告别锄头镰刀,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致富的“法宝”,村里村外到处办起了农家乐饭店、农民客栈、旅游超市。

  小平老表淡文全,十二年前是一把种田好手,“过去种田,现在我经商,”如今他学会打“旅游牌”,和儿女们在家门口开设了“淡氏农家”,月收入四000元左右。十二年前邓型成夫妇在邓小平同志旧居前摆摊,现在成了小平故居景点的摄影师。“过去摆地摊一天最多赚十多元,现在一天收入四百元,致富全靠邓小平!”

  刘开明说,十二年来,牌坊村的巨大变化,是邓小平理论在家乡实践的生动写照。随意步入村民家里,你都能从墙头挂着的邓小平画像上,感受到村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深怀念。

  今天,刘开明三访牌坊村,重点报道故居二十二日小平百年诞辰日活动。为此,他拟定《晨曦》为题的一整套摄影报道方案。


来源:中新海南网
编辑:苏文贞

分社简介 版权声明 招聘贤才
::::::::::::::::::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 地址:海口市白龙南路琼苑广场 电话:0898-6532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