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新闻—正文
分享到:
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400多株珍稀植物“搬新家”
2025年08月05日 10:13 来源:海南日报
图为工作人员细心移栽野生保护植物。(受访者供图)
图为工作人员细心移栽野生保护植物。(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曾毓慧 通讯员辜玉蕾)近日,在屯昌县黄竹岭林场,425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福建观音座莲已冒出了新芽尖。与此同时,近百公里外,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儋州院区,一株树龄约40年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闽粤苏铁长势喜人。

  425株福建观音座莲和这株闽粤苏铁的“老家”,都在位于屯昌的迈湾水利枢纽工程101高程淹没区。今年6月,它们被迁移保护。

  “福建观音座莲是合囊蕨科观音座莲属的植物,闽粤苏铁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都十分珍稀。”屯昌县资规局林业高级工程师吴华介绍,这些保护植物由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养护与档案管理,其间将实时监测土壤、水质及病虫害情况,动态追踪生长状态。

  海南省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于今年7月初正式下闸蓄水。在开闸蓄水前,该工程101高程淹没区内还有一批珍贵野生植物需要搬迁。

  如何给它们“搬家”?在省林业局的指导下,屯昌县资规局抢抓时机,协同有关部门通过“三招”顺利完成共计456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迁徙工作。“整个过程就像进行一场精细的‘手术’。”吴华说。

  首先需要开展“术前体检”。为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屯昌联合海南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邀请海南大学专家团队全程参与指导,对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地毯式”普查,查清生态家底。经科学鉴定,共发现闽粤苏铁、大叶黑桫椤等456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其次,屯昌多部门精心制定全流程标准化保护方案,将植物迁移细分为“移植前准备—挖掘—促根处理—打包土球—装车—运输—种植—防护—养护”九大环节,确保每个步骤规范;同时,合理划定移植区域,配套制定为期3年的专业管护计划,456株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全部完成迁移,其中16株迁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其余440株扎根国营黄竹岭林场。

  “手术”后的贴心管护,是保护植物能否适应“新家”的关键。为确保这些保护植物在新环境中茁壮成长,屯昌各部门通过建立移植档案、设置标识牌及防护围栏、动态监测生长状况等措施,详细记录植物来源、迁移时间、生长特性等信息,运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解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它们在“新家”可以“活得好、能繁衍”。

  “这批保护移栽的野生植物已基本适应新环境,各管护单位正在建立完善管理日志及档案等。”屯昌资规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要做好树碑标识、防护围圈建设及定期监测养护,并以此为契机持续强化野生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