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因此,惊蛰养生要顺应阳气的生发,并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王高岸建议,惊蛰养生可以把握这六条规律。
1.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专家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天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2.天气多变慎减衣
惊蛰期间,虽然气温回升,但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所以在此季节不要因天气转暖而将衣服减得过少,仍需遵循“春捂”的原则,防止风寒之邪的入侵。
3.讲究卫生防虫疾
惊蛰时节,百虫苏醒,蚊子、苍蝇、病原菌等害虫微生物开始出动,因此这一阶段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皮肤病等传染病高发期,体弱者可能引发气管炎及肺炎等疾病。因此,惊蛰养生切记防病为要。注意适当多晒太阳,保持室内通风,屋内可常烧艾绒,随身佩戴香囊。易感冒者可早上喝生姜红糖水以防感冒,过敏体质者外出时减少皮肤暴露。
4.饮食清淡少吃辣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温和清淡,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5.运动适量勿过激
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毕竟人们是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6.情志舒畅心气和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不足之人,容易肝火旺盛。老年人不控制情绪,易诱发眩晕、中风,年轻人易出现失眠、多梦、烦躁、痤疮、多汗等症状。惊蛰时节要注意调节情绪,还要特别注重养肝,避免怒伤肝。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