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叶媛媛
沐浴着初春的暖阳,定安县龙门镇石坡村里传来了丰收的气息。
4月11日上午,走进石坡村蔬菜综合基地,只见一根根豇豆爬满架子,很快便连成一片。远远望去,满目翠绿。田地里同样繁忙,农户们或弓着身子,或踮起脚尖,迅速地将挂满枝头的豇豆一一摘下。
“真没想到,今年第一次采摘就喜获丰收。”石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莫裕全笑着说,从3月26日开始采摘起,农户们已经陆续采摘了2万多斤豇豆,累计收入约8万元。其中首批采摘就超过1万斤,实现了今年石坡村反季节瓜菜种植的“开门红”。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丰收,石坡村村民非常珍惜。事实上,受地质条件影响,多年来这里的种植产业几乎“全军覆没”。无奈之下,村民纷纷放弃种植,转向分散养殖。好在凭着稳定的养殖技术和品牌打造,多年来石坡鸡的名声越来越响,从各地飞来的订单也从不间断。可干部们依旧烦恼,他们迫切地想找到一条适合石坡村发展的道路,通过集体经济的壮大,实现石坡村的产业振兴。
摸索的第一步,是寻路。究竟是发展种植产业,还是养殖产业?又应该发展哪种作物?莫裕全坦言,刚开始大伙儿心里没有底。去年,村干部们花了大半年时间走访调研,通过与采购商反复沟通,才把目光最终锁定在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相对稳定的豇豆产业上。
确定产业方向后,第二步,是种植。首先,干部们需要找到一块大小适中的连片土地。在石坡村附近,他们很快就物色找到了一片约15亩大小的空地,但这些空地,属于不同村民所有。
为了鼓励这些村民加入村集体产业的队伍,石坡村成立起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即以公司名义租赁农户土地种植瓜菜,再聘用农户的模式管理发展。“这样的模式既能让村集体创收,也能让农户增收,实现了双赢。”莫裕全介绍。
此外,村干部们还请来种植专家给农户“充电”培训,同时通过土地改良,为后续的作物生长创造优渥的地理环境。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从去年12月起,石坡村的蔬菜基地终于“动”了起来。包括黎芬在内的十余名村民因为常年在基地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根据工作的总量,我们每个月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像是最近遇到丰收采摘季,特别需要人手帮忙,村民到这儿打半天零工,也能挣上一百来元。”黎芬笑呵呵地说。
临近中午,望着一捆捆刚被打包好的豇豆装车运走,莫裕全的眼里似乎有些恍惚。但很快,他又目光坚定地对记者说道,“你看,这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把小而散的农田聚集在一起,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盘活出有效益的村集体土地经济!”
根据石坡村的规划,下一步,该村将充分借助区位优势,着力推动冬季瓜菜产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打造优质瓜菜品牌,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购、销一条龙的发展目标,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助力石坡村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