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三亚打造“潮汐市场” 摊贩安家“候鸟”方便
2025年11月20日 09:49 来源:南国都市报

  南国都市报11月19日讯(记者 沙晓峰)夜幕下的三亚红塘湾,海风轻柔,灯火温润。11月17日晚,这里一改往日的静谧,伴随着熙攘的人流与热情的吆喝,“红塘湾潮汐市场”正式点亮招牌,开门迎客。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的诞生,更是三亚市天涯区用“绣花功夫”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将民生“问题清单”变为“幸福答卷”的一次实践。

  “摊”出烟火气 满足“候鸟”购物需求,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运营

  往年冬季,红塘湾大道建国酒店周边,是另一番景象。几十个流动摊贩沿路排开,电动车、行人挤作一团,喇叭声、叫卖声不绝于耳。附近居民王阿姨回忆过去的场景时表示:“菜是便宜点,但路上车来车往,不安全,地上还总有烂菜叶和塑料袋。”对此,摊主李大哥也无奈:“我们也知道影响交通,但当时附近没菜市场,‘候鸟’老人多,需求大,我们也得谋生啊。”

市民在“红塘湾潮汐市场”选购蔬菜。(图片均为三亚市天涯区提供)

  面对这一季节性现象,天涯区没有选择“一刀切”地驱赶。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召开了3场居民议事会、2场摊贩恳谈会,发放并收回超过500份调查问卷,一个新管理模式——“潮汐市场”应运而生。

  “潮汐市场”针对“候鸟”人群季节性集聚、流动性强等特点,为满足群众购物多元化需求而设立的创新型市场。它如潮汐般随“候鸟”而来(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又随“候鸟”自然“消退”,精准契合季节性需求,实现惠民与市容管理的双赢。

  “管”出人情味 一个摊位日租金一二十元,还为困难群众设免费摊位

  市场由三亚市天涯区乡投公司与布甫村委会联合运营。走进市场,88个摊位在道路两侧陈列,在灯光的映照下,如同白昼。布甫村的菜农王姐正在整理自家刚摘的豆角和秋葵,她笑着说:“以前风吹日晒,现在有了‘家’,首月还免租金,我能省下几百块呢!”

夜晚,“红塘湾潮汐市场”烧烤摊前人来人往。

  据悉,考虑到周边农户、小商户的创业需求,市场设置2.5m×2m和5m×2m两种亲民摊位规格,日租金分别为10元、20元。

  在市场入口最显眼的位置,设有5个贴着“爱心摊位”标识的摊位,这是为辖区低保户、困难群体设立的免费绿色通道。第一位入驻的困难群众陈大叔,激动地展示着他编织的竹篮:“政府服务很周到,给我们留了位置,以后生活又多了一份指望。”

  “我们收取的管理费,每一分钱都用得明明白白。”天涯区乡投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聘请了周边村庄2名困难群众作为现场管理员,既解决了就业,又维护环境。剩余资金将全部用于设施维护和升级,确保这个市场能长久地运转下去。”

  市场的平稳运行,宛如一场多部门合奏的“交响乐”。该区住建局提前一周检修了所有电路;环卫所增加了4个分类垃圾桶,确保垃圾“随产随清”;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队员变“管理员”,定时巡逻,规范摊位界限;市场监管局的快检车开进了市场,工作人员随机对蔬菜进行农残抽检,数据实时公示,让居民买得放心;交警支队在周边路口设置了临时指示牌和锥形筒,两名交警在现场指挥,确保人流车流互不干扰。

  “摆”出新活力 激活“晨经济”与“夜经济”,“整个海湾都‘活’了”

  早晨6点,天蒙蒙亮,市场已是一片生机勃勃。居民张大爷提着布袋子,熟练地挑选蔬菜。“这里菜新鲜,价格公道,走几步就到,对我们老年人太友好了!”

  华灯初上,市场瞬间切换为“夜市模式”。烧烤摊炊烟袅袅,清补凉摊位前排起队,手工艺品的摊位吸引了年轻人和孩子驻足。从东北来的“候鸟”老人刘先生和朋友们坐在休闲区,吃着烤串,喝着啤酒,他说:“下了楼就有这么热闹的地方,感觉整个海湾都‘活’了,这才叫生活!”

  三亚市天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红塘湾潮汐市场”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目前,他们已开始调研马岭、桶井等存在类似季节性管理压力的社区,计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量身打造不同版本的“潮汐市场”“周末集市”或“助农直销点”,让这项创新的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百姓。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