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河边草依依,生来就想你,想你入了迷……”10月15日晚,青岛城阳大剧院,《椰寨情歌》悠扬的旋律响起,60余名音乐教师组成的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将“诗乡歌海”的故事唱到全国大舞台上。
日前,中国合唱协会第十八届合唱节在青岛落幕。成立仅2年的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接连斩获男声、混声两个组别一等奖,同时将优秀指挥奖、优秀伴奏奖收入囊中。
从椰林掩映的校园排练厅到聚光灯下的国家级舞台,这条“追光”之路写满了60余名儋州教师对音乐的热爱、对故土的深情。
初心
让美育之花绚烂绽放
“热烈祝贺,欢迎回家!”10月16日下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到达厅人声沸腾。在欢迎横幅和花束的簇拥中,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团员走出机场。
“第一次登上国家级舞台就获奖,真是太开心了!”合唱团团员许芳难掩激动之情。
近年来,儋州市教育局启动中小学美育教育改革,将具有参与性、合作性与传承性的合唱项目作为改革突破口,获得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2023年9月,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应运而生,合唱团成员都是儋州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
“这个教师合唱团成为儋州美育教育‘1+N’提升工程和推广校园童声合唱的中坚力量。”海南爱乐合唱团总团团长、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邢增仪介绍,儋州美育教育“1+N”提升工程中,“1”是基础,即儋州中小学校全体音乐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N”是由此衍生的若干目标,包括打造音乐教师合唱团、童声合唱团等。
为何要专门成立一个教师合唱团?邢增仪坦言,想让学生们在合唱艺术的熏陶中获得成长,教师是关键。儋州被誉为“诗乡歌海”,千年东坡文化的浸润与儋州调声艺术的积淀,为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注入深厚的文化基因。
据介绍,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目前共有65名成员,采用自愿报名与推荐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核后最终入选。
“起初,我们组织专家对儋州全市近300名音乐教师进行考核,发现不少教师嗓音条件突出,但部分教师存在五线谱识谱速度较慢、音准有偏差、听音能力较弱及钢琴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邢增仪说,经过半个月的专业培训,老师们都有显著进步。
如今,儋州美育教育“1+N”提升工程孕育了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助力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全面提升。这个教师合唱团成员还带动儋州28所学校组建合唱团,其他艺术社团也随之蓬勃生长。“我们希望儋州每一所中小学都充满歌声、笑声、读书声。”邢增仪表示。
交响
搭建一座“音乐之桥”
合唱团成立两年来,团员们通过学习交流,彼此之间的默契也在不断增强。
“第一次参加排练,本以为会比较枯燥,没想到却像一场热闹的集体聚会。”合唱团团员王毅笑着说。
一次,合唱团各声部结束练习后,开始合作演唱,但是变调部分总有人跟不上。他们没有抱怨,而是提议再来一遍。唱到频繁出错的段落时,声音稳的队友特意提高音量,仿佛搭建了一座“音乐之桥”,帮助其他人找准音调。“集体合作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一起把一件事做好。”王毅说。
在日常排练中,因音准或艺术处理方式引发的争论屡见不鲜。“这恰恰体现了团队对作品质量的极高要求。”合唱团团员胡世忠说。面对分歧,合唱团指挥或艺术总监会从作品风格与声部平衡等专业角度提出最佳方案。随后,团员再试唱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听觉直观感受差异。所有团员都以“为作品服务”为最高目标,完成了从教师到学生的心态转变。正如合唱团团员刘月娥所说,将个人的个性、棱角加以磨合,才能凝聚成更强的整体,真正将团队拧成一股绳。
渐渐地,合唱团成为一座连接情感的桥梁。“在这里,我遇到许多热爱音乐的老师。我们一起学理论、指挥、合唱,彼此从陌生到默契,仿佛回到了珍贵的学生时代。”合唱团团员颜雪春说。
惊喜
初露锋芒 一鸣惊人
作为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活动,中国合唱协会合唱节是展现我国各地文化风采、促进艺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合唱节汇聚全国60余支合唱队伍、3000余名合唱爱好者。
儋州爱乐追光合唱团常务副团长张才智说,半年前,该团就开始备战此次比赛,先后准备了《羊角花开》《椰寨情歌》《欢乐的那达慕》等6首参赛歌曲,许多歌曲不乏浓郁的海南风情。
每周五是合唱团雷打不动的排练日。合唱团团员唐文乾说:“我会在周四前完成备课等工作任务。”此外,他还主动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练习曲目,确保教学与排练两不误。
优秀的指挥是合唱团的灵魂。为展现高水平合唱表演,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聘请海南青年指挥家陈永杰担任合唱团指挥。排练室内,他结合生活场景描述音乐作品的韵味,专业又不失幽默的授课方式深受团员喜爱,让看似枯燥的排练变成一种享受。
在合唱团排练过程中,海南省合唱协会给予专业指导。正式演出那天,老师们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那一刻,我们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合唱团团员张夏风说,比赛结果出炉那一刻,大家都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在舞台上又即兴唱起儋州调声。
燎原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会当学生的人。”合唱团团员吴文娟说,参加合唱团,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反思和学习。“合唱团指挥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反哺课堂指导学生,例如,循环呼吸法能帮助学生解决因换气中断乐句、影响歌曲完整性的问题”。
在“当学生”的过程中,合唱团团员切身体会到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学习。他们捧回的奖杯,也在向学生们无声诉说“国家级舞台并非遥不可及”。
近期,得知老师们载誉而归后,不少学生也想加入合唱队伍,“想成为老师那样闪闪发光的人”。“这正是激励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最佳动力。同时,这也让他们认识到,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长期的刻苦训练、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合唱团团员郑宏妹说。
美育无形却有绵长的力量。如今,儋州校园艺术氛围愈发浓厚。除了合唱团外,全市中小学还成立了500多个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类别的美育社团。每逢节日,各校皆以歌舞欢庆,歌声、笑声与读书声交织回荡。
“我们探索将合唱作为中小学美育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追光’这个合唱团名字,寄托着对团员的期许。我们追逐音乐这道艺术之光、教书育人这道责任之光,更希望成为照亮儋州学生成长之路的希望之光。”儋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永飞表示,下一步,将争取把合唱艺术打造成儋州亮丽的文化新名片,让更多人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让校园充满欢乐,让“诗乡歌海”再添新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