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口:渔民拿着网兜出海收垃圾
2025年11月06日 09:26 来源:海南日报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习霁鸿

  特约记者 陈创淼 通讯员 蔡翔任

  11月5日临近中午,56岁的渔民王雨章和同伴出海归来。看到岸上的乡亲,两人喜不自胜地开始展示“战利品”。一人举起今天出海的最大渔获——一条估摸四五斤重的黄花鱼,一人则举起一个满满当当的网兜,网兜里是顺手带回的海上浮游垃圾。

  “这个季节,受洋流影响,海里的垃圾更多了。”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智渔中心)荣山寮办事处负责人肖倩介绍,大量研究显示,很多海洋生物发育迟缓乃至死亡都是因为吞食了海洋塑料垃圾。

  在“海洋垃圾存放点”立牌处,王雨章把垃圾交给自己的儿子——寮青造浪小组负责人王继和。接下来,这一网兜垃圾将会经过称重后交给环卫公司进行专业处理。

  重阳节时,小组以参与渔民的名义为村里的高龄老人送上了慰问品。“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老人们,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温暖,我们也感觉很自豪。”王雨章“嘿嘿”笑道。

  而行动的推动者之一寮青造浪小组,更令村民们自豪。

  这是一个由海口荣山寮村本村年轻人自发成立的公益小组,核心成员共5人,支持成员10多人。事实上,在成立之前,小组成员们就在智渔中心的主导下,以村民身份积极参与以护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包括“垃圾不落海,打捞带回港”行动等。

  9月,小组正式成立。说起发起这一小组的初衷,王继和说,荣山寮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为村庄带来新活力的同时,频繁的商业活动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更多生活垃圾,垃圾漂向大海,对海洋环境又会造成严重影响。受智渔中心启发,村里的年轻人们决心变被动为主动,成立公益小组,以本村人的优势发动乡亲参与清理海洋垃圾。

  “渔网网住了渔获,也网住了垃圾。过去,大家总是在挑拣渔获时顺手把垃圾丢回海里,我们则号召大家改变习惯,顺手把垃圾带回来。”王继和说,为此,在智渔中心的指导下,小组为每位渔民都发放了可反复使用的网兜。

  改变习惯并不容易。许多渔民不理解其必要性,也不愿意为此多花时间。村党支部的干部们就又出面来劝说,争取更多渔民的理解。

  自9月1日以来,这项活动吸引了约20名渔民参与其中,共带回1219斤海洋垃圾。如果算上岸上垃圾的清理,这一数字则达到了约4000斤。

  王雨章捕鱼归来时,59岁的林秀珍正坐在岸边补渔网。她是首批参与活动的人之一。

  她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自己家里世代捕鱼,“以前鱼多垃圾少,现在鱼少垃圾多。”起初,她并没有将二者联系起来,是寮青小组的后生们告诉她,垃圾不利于鱼生长繁殖,她才明白其中关系。

  “把垃圾清理掉,鱼才会更多,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她一边继续补渔网,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朴素初心。

  (本报海口11月5日讯)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