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正文 分享
海南:年内推动形成至少50个教育集团
2022年03月26日 08:45 来源:海南日报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通讯员 刘晓惠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是海南百姓长久的期盼,也是引进人才迫切的需求。近年来,海南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推动海南基础教育“弯道超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何进一步放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效应?海南日报记者近日从省教育厅获悉,今年起,海南将在部分市县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底将此模式覆盖到全省50%以上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切实扩大全省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前期已引进大批优质教育资源

  海南基础教育底子较薄、基础较差。为在最短时间内补齐这块“短板”,我省先是于2015年至2017年投入1.5亿元,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采取“校长+骨干”团队的引进方式,面向全国引进了300名优秀校长、教师,又在此基础上启动了“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中小学和幼儿园来琼合作办学。

  截至2021年11月,全省19个市县全面完成引进任务,累计引进中小学和幼儿园共计83所,提供优质学位16万个。来琼办学的名单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批知名学校。这些学校的入驻,不仅为帮扶学校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将此经验辐射到周边学校,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我省将着力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以优质学校为核心学校,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为成员学校的教育集团,快速提升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按“1+N”模式实行“八个统一”

  集团化办学如何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韩小雨介绍,集团化办学按照“1+N”的模式推进,每个集团以1所项目领衔校为核心学校,实施“核心学校+农村学校”“核心学校+薄弱学校”“核心学校+新建学校”等方式,集团内成员学校按照集团章程接受核心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统筹管理。

  集团成员学校的规模应控制在3至5个,学段相同或相近、办学条件互补、人文生态相融。学校之间可以是跨区域组合、城乡组合、城区组合、强弱组合,但要注重运行内涵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理念联创、管理联通、资源联享、课程联教、师资联研、评价联测”。

  集团内各成员学校要接受核心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统筹管理——按照3年一个周期,由核心学校向领办(直办)成员学校派出管理团队,并选派中层及以上优秀干部到领办(直办)成员学校担任执行校长;选派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其他类型成员学校承担和指导管理、教学及教研工作。

  集团内学校可实行“八个统一”:统一办学理念、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教学安排、统一集体备课、统一研训活动、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进行招生、统一作息时间,但要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探索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省教育厅鼓励省一级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幼儿园、办学满3年的“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引进学校主动担当,带头参与集团化办学,辐射带动当地基础教育发展。薄弱学校发展壮大成优质学校后,可退出原集团并创建新的教育集团。

  省教育厅要求,在集团化办学中,各地各校一要坚持促进公平原则,注重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充分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缩小基础教育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二要坚持量质并举原则,既要让区域内一定数量的学校参与,形成集团化发展格局,也要保证集团核心校优质资源不被削弱或稀释;三要坚持激发活力原则,注重激发办学共同体中各学校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

  此外,还要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把集团化办学与教师流动、经费投入、绩效分配方式等改革结合起来,与区域教育整体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以办学体制、投入体制、人事体制等改革为重点,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探索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市县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方式。

  “如果说‘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和‘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是海南引进和用好优质教育资源的‘1.0’和‘2.0’版本,集团化办学就是‘3.0’版本。”韩小雨表示,省教育厅将加强统筹规划、出台指导意见,指导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统筹规划本区域集团化办学的整体布局,并对各市县集团化办学进行督导考核,对办学成效突出的学校进行奖补。

  根据工作计划,省教育厅将从省级层面统筹海口等市县的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市县下沉,在今年内推动形成至少50个教育集团。

  (本报海口3月25日讯)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