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正文 分享
雨林“碳”路!海南这样系统推进林业碳汇
2022年05月07日 15:10 来源:海南日报

  ■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如果追问一名科学家,他可以轻易给出答案——这里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几乎孕育出地球上超过一半的动植物物种,无数生命故事与自然奥秘正等待着人类去探索。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热带雨林”这四个字却似乎遥不可及。

  即便是在坐拥我国唯一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海南岛,当人们给这片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类型最多样的热带雨林贴上“生态绿心”“物种基因库”等一众标签时,不少人对其所蕴藏的生态价值依旧不甚了了。

霸王岭热带雨林。苏晓杰 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四库”一语道出热带雨林的多元功能与多重价值,而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碳库的建设、管理与利用又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保护热带雨林与你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毅青表示,热带雨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药材等大量物质产品,也如同大自然的“调度师”般,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A

  将二氧化碳“关”进森林

  成为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

  继被写入去年、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碳汇”一词,又出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

  屡次刷屏的碳汇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先从“碳”开始。

雨林中的菩提树。 苏晓杰 摄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加剧、物种消失……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地球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渐趋严峻,追根溯源绕不开一个小小的“碳”元素。而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正是我国于2020年9月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低碳”与“固碳”两条路径尤其被寄予厚望。

  “低碳主要指减少或控制碳排放。但已排放的碳该如何处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容器’将它储存、固定起来。”省林科院研究员陈宗铸解释,碳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各种形态,在大气、陆地、海洋等碳库之间不断循环转化,“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就是减少碳在大气碳库中的含量,这一过程、活动或机制便是碳汇。”

  早在2012年,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周亚东等人便提出要重视林业碳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省林科院围绕林业碳汇开展了大量实验与研究。

  “我们通过模型测算、遥感监测、通量监测等手段,制定了海南主要树种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模型。”陈宗铸说,之所以要为每一片林、每一棵树“画像”,只因其碳汇能力不容小觑——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显示,全球森林碳储量高达6620亿吨,约占全球植被碳储量的77%。

  这意味着,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于减排。可作为温室气体的“碳”,究竟是如何被“关”进了森林?

山蒟。记者 李天平 摄

秘诀,藏在一项古老的自然碳捕获过程里:当树木开始生长的那刻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便伴随着光合作用被其吸收,并在转化为固体的碳水化合物后,储存在树干、树枝、树叶和根部等各个角落。

  将目光聚焦到一棵具体的树,会发现碳元素的分布比例相当均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尖峰岭生态站)站长陈德祥等人曾做过一项试验,计算出尖峰岭热带雨林取样树种各器官的生物量含碳率——树干51.08%、树根50.54%、树叶50.38%、树枝49.40%。

  可见,碳元素几乎占据了一棵树成分比例的一半。树越大,储存的碳也越多。

  但如果将每一棵树的生长过程展开,会发现它的碳储量增幅并不均匀。

  “就像年轻人生长更旺盛一样,生长发育阶段的森林固碳能力也更强。”陈宗铸说,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拥有可观的碳汇“仓储”后,依旧要继续造林绿化增汇的原因,“不仅是增量,也为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树木成熟后固碳速度放缓,但吸碳的脚步却并未停歇,甚至当它们被制成木产品后依旧能较长时间储存碳。而这也让森林相较于其他碳库而言,具备储存时间长、年均累积速率大等明显优势,成为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

   B

  海南热带雨林超级碳库

  每公顷1年平均可吸碳1吨到2吨,净碳储量超340吨

  每一片森林都是碳库,但碳库与碳库之间也有大小之分。

  “森林中的生物、枯落物和森林土壤都可以储存碳。”陈宗铸说,相较于其他森林类型,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光是乔木就能分出好几层,碳储量密度自然也更大。

桫椤。记者 李天平 摄

打开海南省林长制信息平台,随意点击一处林地图斑,屏幕上便会立即显示出该单元的碳储量。细细观察会发现,越是生态核心区,图斑颜色越深,碳储量也随之增加。

  来自尖峰岭生态站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的海南热带雨林可储存净碳量每公顷达340吨以上。

  但如果要问一棵树能吸收储存多少碳,恐怕难以给出标准答案,不同的树种,其碳汇能力不可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树木生长越迅速,森林固碳能力就越强。”陈宗铸说,而与温带地区的森林相比,同生长阶段的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速度更快,因此也拥有更强的碳汇能力。

  即便与其他热带地区的雨林相比,海南热带雨林的碳汇能力也毫不逊色。

  以尖峰岭生态站提供的数据为例,尖峰岭热带森林平均每公顷每年吸收固碳可达2.38吨,远远强于夏威夷热带森林每公顷每年0.6吨、非洲热带森林每公顷每年0.63吨和马来半岛热带森林每公顷每年1.24吨的碳汇能力。

  但不容忽视的是,热带雨林既是碳库,也可能随时演变为碳的释放源。

  陈德祥等人在长期的野外监测中发现,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大风等干扰事件对林木造成物理损伤后,森林的碳储量会明显下降。除了极端天气影响,树木老化、虫害、森林火灾、人为毁林及不合理采伐等因素同样会打开“潘多拉魔盒”,将“关”在森林中的碳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马尾杉。 记者 李天平 摄

  好在,一系列应对举措已经给出——

  随着全面禁止采伐、封育等林业措施的实施,海南森林面积从建省时的1938万亩增长至目前的3296.4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从0.8亿立方米增加到1.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8.2%提高到62.1%,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在陈德祥看来,海南较早实施天然林禁伐计划,人为干扰行为减少,正是海南热带雨林碳汇能力表现出色的原因之一。

  不久前,省林业局印发出台《海南省推进林业碳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按照每年10万亩的任务目标,计划完成50万亩造林任务,并加强森林资源常态化监管,健全和完善森林火灾预警与响应机制,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灾减灾,通过造林绿化持续增汇,同时减少天灾人祸导致的碳排放。

  除了做足增量、加强保护,提质也是重要一环。

  《方案》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森林抚育55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80.3万亩,逐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积极推广使用能持续固碳的优良品种,形成树种搭配基本合理、结构相对优化的森林资源储备体系。

  “海南每公顷热带雨林1年平均可吸收1吨到2吨碳,且碳汇能力逐年增长,年均增长3%到4%。”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璋看来,随着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南热带雨林还将具有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

  C

  绘就青山变“金山”蓝图

  海南启动区域范围碳汇交易试点,开发林业碳汇产品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热带雨林具有不可比拟的碳库优势,既要建好,也要用好。

  “而用好这一碳库的前提,便是摸清‘家底’。”陈毅青介绍,从近几年对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遥感技术的应用,到下一步“天空地”一体化碳汇监测体系的建成和完善,多种监测手段的综合运用,正为我省精准绘制热带森林碳储量“一张图”、不断完善林业碳汇大数据“账本”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撑。

  林业碳汇“账本”不仅仅是一堆数据,它们完全可以变成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在贵州,农户将自家林木按树种、大小和碳汇能力进行筛选、编号、拍照后,上传至单株碳汇项目平台,每棵树每年可领到3元的碳汇收益;在福建,某公司森林经营碳汇挂网项目在股权交易中心完成交易,该项目挂网碳减排量为18万吨,成交金额达255万元;在陕西,政府鼓励引导能源化工企业购买林业碳票,以抵消碳排放量……

  从上述实践案例中不难发现,林业碳汇就是一个“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续”的商品,当它进入交易市场时,不仅打通了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通道,也推动着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形成。

  如今,一张青山变“金山”的蓝图,海南也已绘就——

  今明两年,我省将对标国际碳汇交易条件和国家备案公布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对全省造林地与森林经营林地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际筛选合适的项目,开发建立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储备库;2025年前,将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造林或抚育项目,争取开发出全省第一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林业碳汇金融产品,通过碳流转、碳收储、碳质押等方式,探索开展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和价格指数保险等林业碳汇金融业务。

  而在区域范围碳汇交易方面,第一只“靴子”已经落地。

  “目前,我省已选择一处实施条件较好的市县作为试点,通过将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为林业碳汇产品,会议活动、企业和个人等排碳方则通过交易平台自愿购买,以达到生态增绿、农户增收的双赢局面。”陈毅青介绍,预计今年内,该项目即可完成第一笔交易。

  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新探索,碳汇交易仍面临重重考验。

  “比如合法化权属是否清晰、定价标准是否统一合理、交易机制是否完善等。”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丽娅坦言,要想科学有效推进碳汇等生态产品实现“变现”,这些问题均需重视。

  王丽娅的顾虑,恰是摆在海南林业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们正着手组建海南省林业碳汇研究中心,加强科学研究、政策研究,制定适用于海南实际的方法学,指导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一系列专题授课、培训与学习交流活动也将有序开展,通过引资、引智、引人才、引项目,为海南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强化要素保障。(本报海口5月6日讯)

  以尖峰岭生态站提供的数据为例

  一棵取样树种的生物量含碳率:

  树干51.08% 树根50.54%

  树叶50.38% 树枝49.40%

  尖峰岭热带森林

  平均每公顷每年吸收固碳2.38吨

  夏威夷热带森林

  平均每公顷每年吸收固碳0.6吨

  非洲热带森林

  平均每公顷每年吸收固碳0.63吨

  马来半岛热带森林

  平均每公顷每年吸收固碳1.24吨

  摄像:李天平

  文案:刘乐蒙

  剪辑:陈海冰

  文案:李萌

  制作:吴文惠

原标题:以机制创新、科技支撑、模式探索为重点,海南系统推进林业碳汇 雨林碳路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