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24个重点涉疫社区(村)开展攻坚拔寨行动
2022年08月21日 11:26 来源:海南日报

  三亚24个重点涉疫社区(村)开展攻坚拔寨行动

  社区抗疫聚合力

  ■ 本报记者 李梦楠 徐慧玲

  疫情当下,三亚这座城市被按下“暂停键”,实行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近日,三亚疫情防控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三亚市24个重点涉疫社区(村)开展攻坚拔寨行动,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攻坚,加快实现高质量社会面清零。

  在此次行动中,三亚如何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如何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快速提高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等工作效率?为此,海南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优化流程

  加快核酸采样速度

  “1组负责景山花园,2组负责四巷及五巷……”8月20日清晨,天微微亮,“大白”的身影已出现在三亚市天涯区南海社区中。敲门入户、核对身份、扫描健康码、取拭子、采样、装管、消毒……第10组信息采集员吴海武和搭档“一扫一采”,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南海社区道路窄、巷子多,住户有1万余人,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入户采样工作并不容易。

  “刚开始,完成社区的采样工作往往需要五六个小时。”天涯区政府教育总督学林道忠是该社区包点核酸信息采集组的负责人,他介绍,核酸采集人员一般由信息采集员和医护人员组成,其中,采集员熟悉社区情况,能够规划出最优路线,有效缩短路上花费的时间。“当时,社区的核酸信息采集员人数较少,急需组建一支核酸信息采集员队伍。”

  为了提升核酸采样的效率,南海社区有效整合志愿者力量,组建一支54人的队伍,并按照人员熟悉社区情况、专业能力强等特点,分为引导员及采集员,搭配医护人员,一组3人,充分利用各类人群优势,缩短采样时间。

  “我们一组3人,引导员负责规划路线,我负责采集居民信息,医护人员现场采样,分工明确后效率自然高了。”吴海武说,如今,他们核酸采集队伍近4个小时就可完成整个社区的采样工作。

  从严管理

  守住“大门”管好“小门”

  “这家商铺封条有破损,需要重新张贴。”8月20日下午,在三亚市吉阳区商品街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林丙征和同事手持一叠写着“居家隔离”字样的封条和胶水,挨家挨户检查封条是否完整。

  “为将社区人员的流动性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居民足不出户,我们严格落实硬隔离、贴封条等措施,避免居民之间直接接触,降低社区感染风险。”林丙征说,小封条是管好居民“小门”的一个关键。

  要想真正做到“管住人”“防走串”,除了贴封条,还要加强动态巡查频次,守住“大门”管好“小门”。

  商品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泰璋介绍,该社区共有13条街巷、38个小区,道路四通八达,居民楼房密集,其中还有不少外来租户,人员流动性强,给疫情防控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

  “为此,社区联合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成立了2支‘巡逻小分队’,加大巡查力度,碰上私自外出的居民,进行耐心劝导并普及相关防疫政策。”陈泰璋说,居民的理解度、配合度高了,其他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聚合力量

  居民就地转为志愿者

  8月20日17时许,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志愿者谢亚清还穿梭在三亚建设街社区内为居民送菜,“还有十几份,马上就到饭点了,大家等着菜做饭,需要尽快送到居民手中。”

  谢亚清是该社区38名居民小组长中的一员,三亚本轮疫情发生后,他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主动请缨就地转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社区是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社区工作面临人员紧张、任务繁重等难题,三亚部分社区探索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鼓励符合条件的居民,就地转为志愿者,补充到防疫一线,充实社区力量。

  “我们社区地形比较复杂,巷子多,住户有5000多人。我熟悉情况,比较好开展工作,社区缺人,我就补上。”8月20日早上6点半,谢亚清就收拾出门,化身为信息采集员,带领医护人员走上六七层高的楼房入门采样。一栋楼几户几人,家中什么情况,是否都采样了,他记得清楚;到了下午,他变身“外卖员”,为居民送物资、搬运物品;晚上需要人员巡查街道时,他又成为“巡逻员”,在社区中呼吁居民待在家中,不要出门。

  当天,同他一起奔走在社区的,还有在社区居住了30多年的林清交。“我对社区很有感情,看到工作人员每天那么忙碌,我们也很心疼。”林清交说,社区招募志愿者时,她和爱人都觉得要为疫情防控出点力,两人一拍即合,都成为了志愿者,负责物资配送。“有时候订单多,得送到晚上九点半,但是我们一忙起来就忘了累,只希望能尽我们的一点力,让社区尽快好起来。”

  (本报三亚8月20日电)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