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通讯员 邓晓龙 郭莉莎
10月底的儋州市,天气转凉,但建设热情正盛。刚签约的项目快速拿地,准备在儋洋“沃土”大展身手;已开工的项目热火朝天,机械声轰鸣;已投产的项目产能“拉满”,力争完成产值目标。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儋州洋浦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培育壮大新赛道,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样板间”。
迎新 项目落地更高效
“洋浦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说起选择“落子”洋浦的原因,海南富邦泰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侃侃而谈。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题对接活动现场,海南富邦泰达再生资源加工项目签约落地儋州洋浦。当天,儋州现场签约10个项目,投资额约60亿元。
“这些项目体现出儋州持续聚焦绿色、高端、智能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延链补链、向新发展的成果。”儋州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据统计,今年以来,儋州签约产业项目102个,固定资产投资约383亿元。
“儋州为技术的快速落地和市场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企业发展的理想之地。”势加透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长城看好企业未来在儋州的发展前景。
产业项目为政策而来,因服务而留。儋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创新土地要素供给,破解项目落地堵点。今年以来,儋州“土地超市”共供应建设用地29宗,面积4000余亩,为福辰教育海南儋州环湾新城大学项目等重点项目做好用地保障。
“我们积极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多种供地方式,通过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李萍介绍,儋州建立土地审批高效协同机制,并联推进要素保障关键环节,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同步推进“项目签约—污染调查—征收农转”等关键环节,实现快速拿地;同时推行“用地清单+标准地”制度,前置整合规划、地灾、环保、应急等评估要求,形成“用地清单”一次性告知企业,提升项目审批效能,显著压缩审批时间,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
成群 产业链条再延长
“苗家红酸汤、羊肉风味汤、五指山酸汤鱼、云南菌汤……这些都是我们的研发团队从全国各地带回的汤食谱。”近日,走进位于洋浦的中熬汤业(海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熬汤业)产品体验馆,站在一碗碗香味浓郁的汤前,厂长王庆祥挨个介绍其风味。
中熬汤业3万吨小分子蛋白原汤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项目是洋浦启动国际健康食品港建设后首个落户、首个竣工、首个投产的高端食品加工项目,今年8月,该项目顺利投产。走进生产厂区,透过明亮干净的玻璃墙,可以清晰看到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内,排列整齐的不锈钢罐体和纵横交错的管道,尽显科技感与专业性。
据了解,中熬汤业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些设备涵盖精准的配料系统、高效的熬制设备以及严格的灌装与包装生产线,能够实现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依托母公司独凤轩多年的汤料研发经验,中熬汤业一期投资3.5亿元,打造日加工500吨骨肉原料生产线,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是海南自贸港肉类精深加工企业样板工程。”王庆祥介绍。
说起为何投资自贸港、落地儋州洋浦,王庆祥说,政策优惠有着强大吸引力,“我们的部分原料来自海外,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能帮助我们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中熬汤业的投产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为儋州洋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同样看重产业集聚效应的还有即将投产的海南利星钴锰和聚酯催化剂绿色制造及酸碱存储项目。“简单的收尾工作完成后,我们马上就可以试生产,预计明年销售额超3亿元。”该项目负责人劳昌民说。
海南利星钴锰和聚酯催化剂绿色制造及酸碱存储项目总投资2.74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万吨PTA催化剂装置、年产2000吨聚酯催化剂装置及7000吨液碱储存设施,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医药等产业。该项目正式投产后,可以为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提供PTA和PET催化剂,同时也可以对催化剂进行更新回收,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促进洋浦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撑 城市“经脉”更畅通
在儋州滨海新区通海大道延长线二标段,项目工人正在加快进行涉铁段桥梁的建设。这是一条连通“产”和“城”的道路,串起儋州工业园王五片区与环湾新城起步区。整个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实现产业资源与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
在环新英湾洋浦东部生活区横十四路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开足马力”,全力推进路基作业。据了解,环新英湾洋浦东部生活区路网工程包含横十四路、横十五路两个路段,总长1463.2米。当前施工的横十四路长334.4米、路宽25米,起点接东纵一路,终点连中心大道。
“我们从9月份开始施工,力争在11月份完成路基回填及管道施工。”横十四路施工方、华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施工负责人林华龙说。
据了解,环湾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79.13亿元,规划建设26条市政道路,总长27.4公里。目前,通海大道延长线一、二标段等8条道路全线开工,中央大道等10条道路局部开工,累计完成总形象进度约26%。按照计划,2025年底前通海大道延长线一标段、东山一路、惠居路、澜海大道南段、滨纬一路、中七横路、中四横路、西三直路等8条道路将全部建成通车,届时环湾新城起步区将形成高效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
此外,G98环岛高速公路洋浦互通立交改造工程、洋浦疏港高速公路项目等路网项目也在加速建设。儋州持续完善路网构架,畅通道路“脉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陆路更畅通,港口也更开阔。10月28日,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阶段)二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计划于近期投产。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
据了解,此次验收内容主要包括488米码头岸线(6#泊位)及配套港池、4#变电所和相应装卸大型设备。该段岸线正式投用后,扩建工程(一阶段)总计1188米岸线将全面具备靠泊条件,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整体作业岸线达到1970米,年通过能力提升至500万标箱,码头整体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进一步夯实了海南“双向双枢纽港”的发展格局。
“根据整体工期安排,项目后方堆场工程也将于2026年实现分区投产。届时,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将全面释放500万标箱吞吐能力,为全岛封关运作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洋浦港扩建工程项目主管欧哲望介绍。(本报洋浦10月3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