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亭—正文
分享到:
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打造全球影响力
2025年10月23日 16:22 来源:海南日报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迎春 余佳琪

  七仙岭下,层峦叠翠,《巴黎协定》之友云集于此,共商气候议题和国际气候合作,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

  这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促进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平台,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这片绿色的热土正打造“气候达沃斯”,助力全球气候对话与国际合作不断转化为前行动力。

  10月21日至22日,在《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之际,2025《巴黎协定》之友高级别对话会在保亭举行。这样一个全球高级别气候会议首次落地保亭,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国际上不断发挥示范作用。

  从规划愿景迈向落实与行动,从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阶段性进展,通过导入国际资源,持续探索和实践气候治理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创新模式贡献“保亭力量”。

  国际合作走深走实

  搭建多方汇聚的国际气候合作交流平台

  “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是一次跨国别、多层级、多领域的中外联合创新,将促进海南自贸港形成一个开放的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平台。”在去年12月15日举行的落实与行动:气候与健康国际合作大会暨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启动仪式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示。

  此次大会不仅标志着合作区建设由构思迈入实施阶段,而且搭建起多方共同推动气候与健康务实合作的平台。

  通过搭建多方汇聚的交流平台,合作区在建设推进中取得的一次次阶段性突破,也成为全球治理正从“共识”走向“共为”的一个个缩影。

  法国当地时间6月26日,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保亭联合海南宁远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举办“气候挑战赛(海南保亭)欧洲站”活动,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80多家机构的百余名代表参会,6项中欧重点合作项目成功签署,首批4个入围重点项目完成了精彩路演。

  此次气候挑战赛是专门为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量身打造的交流平台,旨在促进中欧乃至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智慧碰撞,征集全球优秀解决方案。

  同时,这颗“绿色明珠”向世界展现着绿色发展机遇。

  6月30日,保亭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中欧城市及科研机构举办的“1.5摄氏度(《巴黎协定》全球温控目标)主动健康圆桌研讨会”等活动,并共同启动“日内瓦1.5度主动健康行动倡议”,与会各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均对参与合作区建设表达浓厚意愿,保亭将与欧洲伙伴在自然疗法、数字健康、营养食品、居住健康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对话共识正逐渐转化为具体合作。近一年以来,多个中欧重点合作项目陆续签署;多方还共同签署《绿色数字创新合作项目(GDIP)》,包括UNDP-GDIP可持续发展法律保障机制项目、UNDP-GDIP可持续金融项目,推进国内外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中欧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保亭)项目将助力海南“零碳岛”建设,推动中欧绿色技术与政策协同,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中国—欧洲”方案。

  “实现《巴黎协定》必须要依靠地方行动,保亭提供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案例。”10月20日,“从承诺到落实:COP进程中的海南行动”大会在保亭召开,欧洲气候基金会主席、COP30欧洲特使图比亚娜在会上表示,并对合作区在多类型机构协作方面展现的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本次会议,保亭作为中国唯一叠加“自贸港+UNDP绿色数字创新+WHO1.5℃主动健康”三重战略的县域,保亭在国家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并倡议“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后,率先向全球递交《保亭零碳县域》方案。

  凭借这样的平台,保亭的“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此次会上还签约了14个国际合作项目,涵盖顶层机制、国际产业合作以及中欧(保亭)合作区旗舰项目三个类别,覆盖法律、金融、标准、产业、健康五大维度,致力于构建起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的“生态系统”。

  10月21日,第七届“《巴黎协定》之友”高级别对话会在保亭举办,会议邀请了为《巴黎协定》达成和实施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参会,围绕多边主义与气候行动等议题展开讨论,促使各方携手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举办。这一全球高级别气候会议首次在海南举办,落地保亭的背后,传递出的是合作区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创新示范力量。

  向世界发出绿色声音,保亭步履不停。接下来,保亭还将赴巴西参加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COP30),拟参加11月17日的“低碳日”活动,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县域实践。

  生态屏障愈加牢固

  打造一流生态实现“双碳”目标

  合作区核心是导入国际资源,通过中欧合作引领学术、标准前沿,同步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的目标,将探索形成中欧互通互认的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模式、标准体系与实施机制,打造实现内涵式增长型的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保亭模式”县域示范。

  作为海南中部生态保育区的组成部分,保亭本身就拥有着丰富的生态气候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应当把生态保护置于立县之基。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是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那么,通过中欧合作,碳中和“保亭模式”是什么样的思路?

  合作区制定县域碳中和路线图,围绕碳排放四个核心场景,即能源、建筑、交通、资源等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为主动健康管理提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社会环境,为实现“双碳”战略贡献地方力量。

  空气、水、声等环境质量优良率100%,土壤环境优良,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7.02%。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62%……回顾近一年来的成绩单,保亭全县生态环境保持一流。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当前,保亭全县10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即将完工;赤田水库跨流域治理工作机制入选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补偿典型案例,为全国流域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保亭还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谋划含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在内的42个雨林项目。

  随着合作区的建设,“双碳”正落地为千家万户的绿色生活实践。

  当前,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化碳管理平台首期社区碳管理项目正积极推进中。据介绍,项目基于物联网+区块链+AI的社区数字化碳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水、电、燃气表具)实时采集家庭能耗数据,建立个人碳账户,打造可复制热带城市碳中和样板,符合国际碳核算标准。

  “目前,项目一期系统已进入试运行,在城市安全方面有望将燃气事故率降低90%;在数字治理方面构建‘家庭碳画像’;在就业方面培训本地碳管理师,创造50+绿色岗位;在生态效益方面,年度减碳量3000吨(相当于种植1.5万棵树);在碳普惠机制方面,居民可通过节水节电兑换景区门票、免税购物折扣。”该项目投资主体、海南昱曦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保亭积极开展碳标签、碳足迹核算与标识相关工作,目前已拟定了试点农产品和合作企业名单,将进行1.5度标签标准制定。此外,合作区子项目还包括中英1.5℃建筑与1.5℃社区标准项目,将联合英国建筑研究院率先制定全球首部面向“海洋-海岛”场景的《1.5℃建筑与社区碳标准》。

  发展动能加速聚集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近日,合作区起步区——宁远片区(即宁远碳中和项目)成功出让5宗共计42.63亩的商业用地,合作区将在主动健康、可持续建筑、1.5度生活方式、可持续农业和食品四大关键场景建设方面迈出坚实一步。起步区的加快建设,为这座县城按下了“换道超车”的快进键。

  森林覆盖率达77.02%,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含量在8200个/立方厘米以上,保亭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县以及“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字号”气候生态名片,雨林、温泉、南药以及黎族苗族文化等资源优势突出。

  如何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走上全域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高质量建设合作区,保亭将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健康+旅游 +文化+农业”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在这片生态宝藏之地上,健康产业作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主导性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山峦叠翠,碧水悠悠,作为保亭康养旅游产业的标杆,神玉岛仿佛一块镶嵌于山间的碧玉,是集文化艺术、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三位一体的国际康养文化度假区,拥有全国首个“气候康养示范基地”的盛名。近年来,随着道医疗愈、黎医疗愈、饮食疗愈、瑜伽疗愈、艺文疗愈、气候疗愈等康养六大疗愈体系和凌锋神经医学中心神玉岛康复基地成型,神玉岛国际健康疗愈中心正式落地。

  此外,保亭还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深化对接,通过多方合力,共同形成“前医后养”格局。

  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是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的三大主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培育健康与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与高性能生物材料产业链,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搭建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该产业园正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当前,一批院士团队牵头或深度参与的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面向充电桩应用的高性能金刚石热沉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心脑耦合的可穿戴式睡眠障碍监测诊疗系统研发项目、海南保亭热带特色功能食品高值开发中食源多糖和果蔬发酵的关键技术项目。

  全国首台创新无创光疗设备进驻保亭、医用微高压氧舱研发与生产项目在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起步区建立第一条生产线……眼下,新医疗、新材料、新资源,已在保亭蔚然成势。

  主动健康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已通过预可研评审,4个子项目正申报省级计划。该项目涵盖前沿实验室、研究型医院与1.5℃示范区三大板块,旨在构建覆盖科研、转化与应用全链条的主动健康科技基础设施体系。目前保亭华西医学主动健康研究院已成立,将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保亭独特的热带雨林—温泉疗愈场景结合,输出“逆转慢病、延长健康寿命”的可复制主动健康方案,为全球海岛康养提供“医学—气候—数据”三位一体范式。

  此外,中欧主动健康自然疗法项目、中欧气候健康创新孵化器项目、有机农业项目、粤港澳琼项目、28km沉浸式文旅消费区也在积极推进中,这不仅是保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也将以合作区经验影响全球。(本报保城10月22日电)

编辑:陈少婷